李鳳強:如何讓傳統文化融入當代時尚生活
剛才前面兩位領導講了互聯網+的概念,我今天要講的主題,如何讓傳統文化融入當代時尚生活,因為我來自福建莆田,我們家有七代從事傳統文化產業。眾所周知,一切財富的核心源動力其實都來自于創業,文化本身無形的概念抓住任何流行的東西,我們今天的互聯網+,其實它是一個無所不在的工具,中國人傳統講的文化如何的思維方式改變未來。
習近平主席講的一段話“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所有人都知道,世界上曾經誕生了諸多文明,時至今日一個唯一沒有斷層和覆滅的民族就是偉大的中國。在座的都是龍的傳人,都是這個文明的守護者、繼承者和發展者。
我介紹一下跟中華文明有非常重要關係的圖騰。我曾經在多次國際學術交流中跟很多人談起,好多西方人對中國龍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他把龍甚至看成一種邪惡的東西,為什麼中國人把龍認為我們共同的祖先,所有的華夏兒女都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我這裡要講一個中國龍的概念。
龍是華夏上古祖先,在征服和撮合56恩個民族,它把56個民族最有代表的圖騰,龍長的水牛的嘴巴,蝦的眼睛,鹿的角,魚鱗、蛇身、雞爪,在包容56個民族的同時,把所有的圖騰特徵融在一個靈魂,而不是一個具像的動物形象,所以,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一種包容的文化。鳳是一種奉獻的精神,中國古代帝王心懷天下,真龍天子,鳳母儀天下,是一種獻身的精神。
我認為中華民族存活了五千多年,在共和國誕生之際,我們在座的身上其實都有著五千多年的文化基因,假如在歷史的特定的時空啟動我們身上五千多年的文化基因,我們所有中華兒女都將是世界上最有文化沉澱的人。
我個人從事的一些行業,跟香火有關係。2014年春節期間,劉延東副總理到我們公司訪問的時候,我們提出了中華文脈·香火傳承的概念。眾所周知,佛是人類文明誕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因為我們從原始人走向文明人跟火有關係,火的使用和誕生改變了人類進食的方式,從而誕生了文明。而在全世界各民族都有用香的習慣,大部分是用在生活層面,而唯有中華民族。可能其他宗教也有,但是中華民族是全民的。從歷代的帝王祭天、士大夫或者各種級別的人進寺廟祈福,所有人從出生開始跟著父母焚香禱告,中華民族這種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認為香是溝通人性和神性的非常重要的。
我現在從事的事業,江蘇常州天寧寺做的關於世界佛教源流圖,創作於整個釋迦牟尼誕生到南傳、北傳,最終佛教雖然誕生在印度,發揚在中國,傳向全世界,形成了今天世界五大宗教的前三。中華文明是一個大包容的民族,佛教誕生在印度,為何在印度傳承一般,而在中華大地上生根發芽,發揚壯大,這才是我們民族優越性和民族的包容性。
我現在正在和瀋陽東北亞文化創意中心合作的專案。瀋陽,包括整個東北是一個工業,但是文化是有理式的,文化相對比較薄弱。大家都知道中國人的祖先做事兒是很有章法的,我們國家東西南北,第二次建都是長安,第三次是在南京,第四次建都是現在的北京。所以,中國的祖先到現在做任何事情,不是寫一篇文章的概念,是根據天體物理、人文,是時代文明的方式,從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它的傳承,為什麼在那裡建都,絕對有它的科學和哲學。所以,我認為瀋陽依然作為北方東北部的門戶橋頭堡,針對東北亞的交接,必須在當前振興老工業基地,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巨大轉型升級注入文化產業的動力,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完全改變啟動。
我們在做的一些事情。莆田的湄洲島,湄洲媽祖是近一千年來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一位真人真事兒有血有肉的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好多人是媽祖是莆田的雷鋒,她一生行善積德,通宵天文地理、人文醫學。時至今日,在全球33個國家有一萬多座媽祖廟,臺灣總共2300萬人,信仰媽祖的有1600萬以上,完全佔據了臺灣總人口的2/3。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力量,為什麼一個普通的女子活了28歲,能夠有三億多信徒,一萬多座廟來朝拜她。所以,提出三大核心規劃,打造朝聖島、旅遊島、生態島。也充分運用互聯網+的概念,把媽祖的文化,如何把三億多的全球媽祖的信眾成為一個弘揚大愛精神的始祖,那這個文化的傳播力多大?我們在湄洲島一年三四百萬的遊客,春秋兩次大祭,可以讓全球三億多的媽祖信徒都可以點贊、供香,三億多信徒,一天點一個香一塊錢而已,一年一千億,會帶動耦合效應,不僅是疊加效應。
為什麼做朝聖島?好多人對信仰都很模糊的概念,我們習主席上臺,文化的自信,信仰的自信,信和仰,首先要有仰慕的物件,從心靈上,如果你自己都無法受到感動,導演、演員都無法感動自己,如何感動觀眾?所以,朝聖,我們把它締造的非常神聖。旅遊是讓人在旅遊中度假,釋放疲憊的身心,通過朝聖、旅遊和生態,把媽祖文化提升。
文化的核心價值,就是以文明的方式方法來化解社會的各種矛盾。文化不僅僅是一個概念,文化最核心的是以文化解決矛盾,而不是製造矛盾。我們當代的人如何把傳統的文化借助當代的互聯網,讓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這裡我提出來如何讓傳統文化榮辱當代時尚生活,主要三個主題,大文化、大旅遊、大健康。
大文化進行跨界整合資源。大旅遊是在大文化跨界整合資源的大背景下,以一種上下、立體、多維、多層面的構築互聯互通的交織平臺,讓人們生活方式產生一種旅遊觀光,不僅僅是走馬看花,更應該是身臨其境去體驗生活,去瞭解各民族各區域,各國的文化特徵,人文特徵,在旅遊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深化自己的意識形態,跟我們的小孩,還有很多朋友。知識的來源,一個是讀萬卷書,一個是行萬里路,一個是閱人無數,讀萬卷書是知識的積累,行萬里路就是踐行知識,而閱人無數那就是論證知識,來印證你所學、所聽的是否是真實的,最終才能真正的開悟。所有的知識是一種智慧,讓它形成一種融會貫通的知識。
大健康是在大文化整合的前提下,大旅遊構建橋樑、紐帶,把中國,乃至影響全人類,如何把治療型的傳統健康產業轉型升級為預防型的養生概念,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面臨一個很大的壓力,不管政府還是社會都面臨很大的壓力,老齡化問題。中國十三億六千多萬,每一年都以巨大的速度增長,包括我們在座的,20年以後我也需要養老。所以,我們要思考如何締造一種在大文化跨界整合,如何把我們的未來健康,不僅是身體的健康,更應該是身心的健康,一個人活的不高興,活得很鬱悶,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一個手機聊天,一個虛擬的可以溝通,但是還解決不了真正問題,養老候鳥式度假的線下的概念來銜接線上無所不在的互聯互通的概念,我跟你聯繫了半天,最終還得要見面,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最終解決生命昇華、情感昇華都是通過線上聯繫,最終還得線下的把手言歡,打造一個生態循環體系,中國前幾十年的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多少美好的生活受到破壞,受到污染,所以,我們提出一些理念,通過一些產業政策和一些投資農業的轉型升級,把文化、健康、旅遊的概念,生態有機的植入,也為我們在座的,包括我自己,為我們的未來創造更多我們可去的地方,不要悲哀到有一天快樂的成本很高,犯罪的成本又很低。一片美好的沙灘都變成垃圾場。全民從教育上,從思維上影響。我曾經跟一些環保的人說最大的環保還不是看得見的,最大的環保是人心的環保,一個文化企業的傳播,一個工業企業的製造,如果你都考慮了他下游的人,周邊的森林,你做的一個假冒偽劣的,你做了一個傷害人們健康的,還是做一個心中有愛,肩上有擔的人,不要說你多偉大,多卑微,人有分工,沒有高低之別,其實人都是一樣的,想清楚了,無論在任何時空,任何國度,首先論證自己,自覺的維護一個有效的社會有機體。沒有傳統的過去,哪來當下的思維?繼承發展是一個活態的,是銜接歷史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任何的技術,任何的科技都是在我們靈魂的創造之下誕生的一切事物。
所以,我們領導人在APEC會議上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在國際上,世界不能只有一種美國的戰略化,不能只有一種經濟模式,絲綢之路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歷史的過去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無私奉獻,無私分享我們的文明。所以,通過一帶一路的偉大戰略構想,主要是喚醒沿線人口,幾十個國家和人民對中華民族曾經走過的路,如何讓今天的中國經濟的動力帶動世界經濟發展,一直達到共存共榮的目的。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