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9/20 08:19:56 中華藝術網編輯部 報導
洪明正也指出:「大陸現在不缺大賣場或國際知名的大品牌進駐,但他們最想要的是故事、溫度與人味。」對於台灣業者而言,參展除了展示自己的商品,更重要的是熟悉市場的需求與變化,才能在不同的市場上經得起考驗。
要熬個幾年才能出頭
除了從設計構思到採取無毒無害原料,乃至製成品符合人體工學、實用,卻又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台灣文創業者在大陸開拓市場的另一個關鍵,來自於兩岸文化語彙的相近,乃至於中華文化整個亞洲文化圈的影響力。「大陸這裡同樣有送筷子的文化,節節高升的意涵也容易被接受。」穆德設計的節升筷目前在大陸的通路上人氣頗熱。
然而,從文化部整體包裝、行銷的「Fresh Taiwan」到能夠在國際上獨立參展,洪明正表示:「這考驗了業者的品質、原創力和穩定供貨能力。」而根據他的經驗,國際買家至少會觀察個3到4年,才會正式與品牌業者建立起固定的經銷或代理模式,因此以台灣館為前題的帶動,「至少要帶個幾年」,而像筌美術、陶作坊等品牌,則是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特色和完備的國際行銷能力。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