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9/21 07:00:53 中華藝術網編輯部 報導
談起想要在台灣圓博物館的夢的原因,潘思源表示:「就我自己的看法,現在的中國是乾隆以來最強大的時候,且至今65年間沒有發生戰爭,歷史上首見,由於中國大陸公家、民間的收藏非常可觀,不缺我這些收藏,所以選擇回台灣設立博物館。我雖然很支持國家收藏,但自己私心希望保有收藏,因為捐給國家不見得有機會展出,且有些國立的博物館庫房是非常擁擠的。」
為了實踐這樣的夢想,潘思源近年將其從30歲到64歲至今所累積30餘年的收藏陸續自美國搬運回台灣,十分關懷自然生態保育的他,期待能成立一座數位化、現代化和生態化的博物館,他說:「自己收藏中比較自豪的是古籍善本、鎏金銅佛以及佛經,基於自己的宗教信仰,鎏金銅佛以藏傳佛教為主,花費15年的時間收藏,數量達300多尊,宋版佛經有30幾本,這些都是營商之餘自娛之用。」
從台灣走向美國、中國大陸的潘思源,飛黃騰達、功成名就之後,飲水思源,落葉歸根,不忘反饋故土的滋養與培育之恩,期待更多企業家背景的藏家起而效尤,也能為自己的土地盡一分心力。
典藏 第2014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