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愛好古典藝術的張正霖,大學時期曾於故宮博物院欣賞北宋詩人黃庭堅松風閣作品時,感動得痛哭流涕;前年在荷蘭來頓大學研究時,也對於其遵循古法鋪設一條路長達半年,吃驚不已。他說,藝術和日常生活習習相關,當代藝術與土地及時代脈動密切,因為其呈現的正是所有的生活體驗。
張正霖指出,傑出的台灣當代藝術家們就像用視覺語言說故事的高手,他們所述說的正是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許多故事。有悲歡、愛憎、衝突,也有沉重的思考、飽滿的情感及同理心,至於台灣美術所根源之處,正是這座島嶼的歷史、記憶、生活方式及最關鍵的人。
他表示,這次演講透過介紹代表性的台灣藝術家及作品,帶領大家體驗當代藝術,令人動容的美感及貫穿其中的共通人性,並深入淺出的分析台灣美術100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將過去與現在緊密結合起來,完整呈現出共同擁有的重要資產。
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王至亮表示,台灣藝術的發展與變化,深深影響著建築相關產業,並互相激盪出新火花,台中市素有「文化之都」的美譽,在建築藝術的發揮上,更是有目共睹。
同為藝術銀行催生者、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副理事長林正昇也強調,藝術作品在公共空間展出是一種流通和美的分享,讓欣賞者從租到願意購買時,已顯示出藝術家被認同,此舉遠比藝術家定期展覽效益更大,對於創作更是一大助力。中國時報【文╱黃繡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