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行銷/林曉同珠寶 堅持MIT設計
分類:產業
品牌行銷/林曉同珠寶 堅持MIT設計
【經濟日報╱杜瑜滿】
2013.06.28
2002年,世界黃金協會舉辦的「國際金飾設計大獎」在義大利頒獎,會場上來自台灣的珠寶設計師林曉同是全球10位得獎設計師之一;桌上的那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觸動了他的心,那一刻他決定以「林曉同」三個字,創立自己的品牌、推動MIT設計。
自1990年開始從事珠寶設計以來,林曉同的作品獲獎無數,這是讓他感到最「熱血澎湃」的一座獎。當時心中的百感交集,至今難忘。
「得到國際設計獎的最大意義是,讓世界看到台灣,知道我們也有做精緻珠寶的能力。」林曉同創業前曾在香港的珠寶公司、國際鑽石品牌任職,深知包裝行銷的重要性。
他說,當時大品牌在台灣做很多推廣活動,對台灣珠寶設計影響頗深,民眾也開始重視黃金、珠寶的設計,在地設計的能量因而開始蓬勃發展。
極簡中見華麗 記住感動
林曉同創業的緣起,要從1999年在誠品的一場展覽談起。當時經濟環境看似盛極,科技網路泡沬化卻隱然成形;人們的心準備由繁華進入平淡時,一股極簡主義開始蔓延,而擅長以簡單的設計線條訴說繁複情感的林曉同,設計作品引來不少共鳴,國內知名的百貨公司因而對他提出設櫃的邀請。
正當林曉同思考如何由設計端走到消費端時,百貨公司的櫃位每天接觸的就是消費者,形形色色的人、層次分明的需求、各種情感氛圍的表達…,林曉同以設計理念與使用者對話,市場知名度迅速打開來。
此外,同為五年級生的同儕好友正逢婚齡,感情細膩的他,將兩情相悅、執子之手等百轉千迴的情愫,訴說得恰到好處,直指戀人們纖細敏感的心,於是愛的圈套、共舞、繾綣,一件件令人感動的原創工藝珠寶誕生,連結的是一個個愛的故事。
「為什麼繾綣的筆劃這麼難?因為我和你的感情線都纏在一起了…。」林曉同解讀,有情感連結的設計最動人,每一位戀人都需要觸媒點,來記住兩人決定共渡一生時的感動。
他用雙色戒圈共同擁抱一顆鑽石來呈現「繾綣」,簡單而有力;材質上,除了雙色金工藝之外,鑽石被廣泛使用在婚戒的設計,因為鑽石會因不同的故事綻放璀璨光芒,這個色彩與生命力對許下承諾的雙方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永恆。
傳統中找靈感 觸動人心
林曉同說,設計師與珠寶之間,或是配戴者與珠寶之間,都是有特定頻率的,甚至不同民族與特定寶石也有不同的情感關聯。比如日本人戴珍珠特別能詮釋出優雅的感覺,因為日本對這個材質有一種自信。
同樣的,華人對玉也有著相似的情懷。
以往珠寶設計對玉的詮釋,會由傳統中找靈感。林曉同的設計以東方文化為底蘊,再結合西方珠寶工藝,讓玉特有的氣質與時尚設計可以得兼。
他說,「玉是最能夠詮釋台灣的溫潤人情、傳承祝福以及MIT創意的寶石。」
今年,林曉同設計的「青鳥」、「蝴蝶結」兩個新玉作品,獲得專利肯定。談起這兩件玉石代表作,他感性地說,青鳥不管在中外都是幸福的象徵,他設計的青鳥有美麗的體態卻沒有五官,因為幸福有各種表情、樣貌,擁有者自能看見屬於自己的幸福。
「蝴蝶結」訴說的則是「呵護」的情感。寫意的蝴蝶結出現在林曉同的婚戒、母女飾品等各種設計中。
林曉同說,小時候母親為女兒髮上、鞋上、衣服上繫個蝴蝶結,女兒有了孩子,重複著一樣的動作,用最自然的方式傳承了愛與祝福。
「當設計變成生活的態度,簡單的線條就能觸動人心。」林曉同強調,最有價值的珠寶,不是價錢最貴的,而是最常配戴的那一件。他的設計不要曲高和寡,而是「生活上的陪伴」,在人生值得紀念的每一刻…。
集結社群 傳達品牌價值
過去是國際設計獎的常勝軍,林曉同現在是許多設計大賽的評審,他是汲取台灣養分成長的設計師,對於這塊土地有著豐沛的情感。他說,台灣品牌不管好不好,都要起步,他也相信MIT的能量可支撐起不同的創意產業。
行銷方面,林曉同致力為品牌找到價值,推動MIT設計,由臉書、部落客等社群網路與消費者溝通、對話;多次為金馬獎影帝、影后設計鑽石勳章,也有許多巨星配載過他的作品。他說,由明星詮釋來珠寶可謂相得益彰,特別是經由造型師的精心搭配,可以展現珠寶的另一種風貌。
除了經營商業作品之外,林曉同的訂製服務以獨特的寶石、精巧的設計,吸引藏家鑑賞。他過去十多年來,行遍天下找到不少稀有原石,包括各色蛋白石、彩色鋼玉等,在他的巧思設計中一一展現不同光采。
在林曉同眼中,天然寶石如此璀璨美好,他將之稱為「石魅」,有的在光影流轉之間自有丘壑,彷彿一幅寫意山水,有的將繽紛華麗隱身於冷靜外表之中,像極冰中的一團火…,設計師的感悟力能帶出寶石的靈魂,設計的能量因而源源不絕。
‧「udn 讀書吧」年中慶,獨家推出暢銷電子書,全台最低價再送好禮
【2013/06/28 經濟日報】
主持人:林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