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異業結盟 迸出新火花

分類:產業




【經濟日報╱何秀玲】 2012.12.10 04:02 am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7月成立後,9月成員們於草山行館聚會。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今年台灣有兩個新文創組織成立,目的都是建構交流平台,帶領廠商整合兩岸資源,搶攻文創市場。有些廠商同時是雙邊的會員,包括藝拓、大霹靂國際、琉璃工房等,不難看出他們對於這些組織的期待。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簡稱商總)於今年10月成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廠商聯誼會」,由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擔任會長,藝拓國際執行長曾國源為副會長;目前聯誼會個人加團體會員約60多個,包括藝拓國際、琉璃工房、大霹靂國際、禾浩室內裝修設計工程等業者。

 

商業總會副秘書長劉恆元說,商總今年特地成立文創聯誼會,因每年文博會都只有短短幾天的展期,希望能組織微型或具規模的文創業者,讓他們擁有長期交流的平台。聯誼會未來將會走向經營管理、製造和設計整合的互動;另外商總有傳統產業的會員,若能彼此合作,將產業文創化,相信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她以資誠會計事務所為例,資誠是大型財務管理的國際性組織,在進入聯誼會後,讓一般小型企業也學習如何經營公司的財務,協助他們瞭解相關法規。 聯誼會也會導入銀行和協助中小企業融資的信保基金等資源,協助有潛力但缺乏資金的業者。

 

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由法藍瓷陳立恆擔任理事長,圖為法藍瓷相關商品照片。
(法藍瓷提供)

攜手傳產業 商機72變

劉恆元表示,若聯誼會未來達到一定規模,將盤點台灣廠商在文創領域的專業能力,建檔並成立專業人力資料庫,整合內部資源的同時,若大陸買家或企業有需求,也能快速反應,提供適合人才。

聯誼會也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中華民國建築開發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不動產代銷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簽訂協議,讓建築業連結文創,提升附加價值,豪宅空間也能結合文創產品,或在公共空間擺放雕塑品或藝術品。

聯誼會將肩負兩岸文創產業跨業整合平台的角色,掛上聯誼會英文縮寫TCCIA的LOGO,可作為會員在大陸產品的識別,相信口碑建立後,大陸民眾漸漸就能區分正品和仿冒的差別。

文創聯誼會會員台灣吉而好商品「駝背抱大肚」。(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提供)

聯誼會更與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執行單位酷悅文化創意簽署合作意向書。劉恆元說,杭州人流量大、購買力也強,若順利進行,聯誼會展品可能會於明(2013)年上半年在杭州駐點試水溫。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於今年7月由台北市電腦同業公會催生,台師大前副校長林磐聳、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擔任榮譽會長,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總經理邱正生擔任會長,電腦公會提供聯盟行政作業協助,聯盟成員可提出需求和想法以交流意見。

目前已有近50個會員團隊加入,包括藝拓國際、八方新氣、琉璃工房及霹靂多媒體等。邱正生說,希望未來能增加至200家至300家以上廠商,跨平台合作,才能真正發揮影響力。

文創聯誼會會員吉吉陶藝的商品「慵懶的貓」。(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提供)

霹靂布袋戲同時是聯誼會和聯盟會員,圖為霹靂布袋戲Q版公仔劍君十二恨。(大霹靂國際整合行銷提供)

辦系列講座 分享經驗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文創沙龍系列第一場「文創產業在APP的創新應用」。(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邱正生也表示,文創廠商面對新興的多媒體應用常不知道從哪裡著手,專業團隊人才也有限,藉由電腦公會在網路多媒體或電子商務等資源異業結盟;他說,聯盟會規劃一系列文創沙龍講座,10月第一次聚會就以「文創產業在APP的創新應用」主題,作為拋磚引玉的內容。業者會後可自由交流媒合,期望讓文創業者未來在商業發展上更得心應手。

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兩岸事務副主任李宗柏表示,許多文創業者只專注於創作,沒有思考其他衍生性的合作機會,經過聚會分享交流,雙方可產生無限的合作可能性。 邱正生說,有很多大陸廠商都嚮往與台灣文創者合作,甚至到台灣招商,但台灣業者都是單打獨鬥,力量不大,透過聯盟合作,互相交流經驗,進入大陸市場亦能減少風險。

林磐聳、李永萍積極推動在大陸園區設立「台灣文創櫥窗」的願景。不過,大陸有些園區地點過於偏僻,不在交通方便的市中心,無法聚集人潮,未來可透過聯盟成員的訊息流通,掌握多方資訊。 12月台灣文創聯盟將舉辦授權實務的分享;明(2013)年過年前聯盟將會法人化,維持客觀的立場,參與業者也不用擔心彼此是否有競爭關係,或是有某些單位享有特定資源的疑慮。

霹靂多媒體同時身為雙邊會員,邱正生認為,兩個組織都應抱持著公共服務的心胸協助會員開展通路;劉恆元表示,商總聯誼會和文創聯盟各有利基,其實可以相輔相成,期盼雙方能有機會合作。

除了聯誼會及文創聯盟,2006年台灣早已有法藍瓷總裁陳立恒所發起的「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由各界產學菁英包括吳靜吉、劉培森、洪順慶、徐小波等人擔任常務理事。

協會提供業者對政府獻策的管道,每兩年發表一次兩岸城市文化創意競爭力調查報告;2008年開始,每年都參加海峽兩岸廈門文化博覽交易會,希望開展兩岸文創的交流平台。

【2012/12/1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