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展導覽/阿凡橋不朽的牧歌
分類:教育
【聯合報╱周美惠】
高更「草地上的談話」。圖/北美館提供
「我愛布列塔尼,我在這兒找到了野蠻、原始。」從一八三○年代浪漫主義興起以來,藝術家紛紛前往法國西北方的布列塔尼半島尋找新的靈感來源。
一八八六年以降,高更多次造訪位於布列塔尼的阿凡橋,這是高更探尋夢中樂土的起點。由於鐵路的建設,每年夏天到訪布列塔尼的藝術家愈來愈多,他們在海邊岩石岬角處,探索巨石遺址和中世紀小城鎮;研究與自己語言大不相同的當地方言;每逢知名的寬恕日節慶,世俗及宗教節慶服飾均獨特無比,充滿異國情調。
位於下布列塔尼的純樸小村阿凡橋,因風景如畫享有盛名,在高更抵達阿凡橋的年代,已經有上百名畫家每年夏天都會到此一遊。高更去阿凡橋的原因,除為探尋夢土,也因為當時他身無分文,沒辦法在巴黎生存,而當地的生活開銷極低。
這幅「草地上的談話」是高更在一八八八年二度旅居阿凡橋時所作,畫中再現高更風景畫中常見的構圖─前方高聳的樹木對照後方橫向開展的森林、草地景象,畫中採用點描派技法,但高更把點狀的筆觸拉長為垂直並排的短直線,形成猶如簾幕般的律動感。
最前方的牛隻怡然躺臥、農民在林間閒聊,充滿悠閒自在的氛圍,為阿凡橋留下不朽的田園牧歌。2010/12/1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