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曼尼諾夫《晚禱》挑戰人聲極限
分類:音樂
拉赫曼尼諾夫《晚禱》挑戰人聲極限
2013-06-03 中國時報
【邱祖胤/台北報導】
古典音樂家拉赫曼尼諾夫也唱阿卡貝拉?他的純人聲作品《晚禱》,傳承俄國東正教「徹夜禱」儀式的傳統,十五首無伴奏合唱曲,用人聲模仿教堂鐘聲及交響樂。拉赫曼尼諾夫甚至寫了比正常男低音還要低一個八度的「超男低音」,挑戰人聲極限。台北愛樂合唱團今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由莫斯科音樂院室內合唱團藝術總監索羅夫耶夫擔任指揮。
《晚禱》的難度極高,台灣直到二○○○年才由台北愛樂合唱團首演,這次將安排一百位歌手上台。索羅夫耶夫表示,《晚禱》整個廿世紀在俄國也只演出過廿次,不但要唱古老俄文,每首曲子都特別長,音樂行進特別慢,因此歌者的氣要特別足,不能讓樂句斷掉。另外,曲子的節奏也不是常見的四四拍或二二拍,經常改變拍數,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拉赫曼尼諾夫是編寫美麗旋律的高手,這些原本單純肅穆的宗教音樂,在他的創意編織下,不但保留原有神祕色彩,更增添浪漫夢幻效果。
他生前曾表示:「我試著從靈魂深處,把對故鄉音樂的印象簡單而直接寫出來,不管我的心裡是悲傷、苦澀、充滿愛,還是對宗教的虔誠,都會成為音樂的一部分,我相信聽起來也同樣充滿我的情緒。」
拉赫曼尼諾夫生於一八七三年,一九一八年移民美國。他大量創作鋼琴及管弦樂作品,深受喜愛,《晚禱》是他一九一五年創作的純人聲合唱作品,曲中運用東正教「徹夜禱」的音樂元素。不過「徹夜禱」於蘇聯時代被禁止演唱,《晚禱》等於保留了這項珍貴的文化遺產。
不過拉赫曼尼諾夫並非只是照本宣科,實踐大學音樂系教授顏華容表示,拉赫曼尼諾夫在《晚禱》中並未過度炫耀古典樂曲的技巧,只巧妙將古調及俄羅斯民歌常見的三度與六度音程混用。他本來就擅常用器樂模仿各種聲音,《晚禱》只有人聲,他同樣讓人發出像教堂鐘聲一樣的聲音,令人驚歎。
主持人:拉赫曼尼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