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清明上河圖
分類:藝術文化
謎…清明上河圖
【聯合晚報╱野島剛】
2013.06.23
〈清明上河圖〉是幅充滿謎題的畫作,甚至可以說:這幅畫本身就是一個謎。
聯經出版社/提供
〈清明上河圖〉是幅充滿謎題的畫作,甚至可以說:這幅畫本身就是一個謎。
究竟在什麼時代畫出?眾說紛紜。
就連作者,也幾乎沒人知曉他是位什麼樣的畫家。
畫的名稱是「清明」、「上河」,不過大家也不太清楚它的由來典故。
有人說,畫作已經佚失掉一半,也有人說,現在的樣貌就是完整的作品。而畫作的地點,有人說是北宋的首都開封,但是不知道究竟在開封的哪裡。
〈清明上河圖〉在中國歷代名畫中算是數一數二的名畫,也有著「天下第一畫」的稱號。可說是國寶中的國寶,名畫中的名畫。如果問中國人舉例說出哪些歷史名畫,應該很多人會提到〈清明上河圖〉。從這個角度把它形容成「中國的〈蒙娜麗莎〉」,似乎也很貼切。
然而關於〈清明上河圖〉,不明白之處實在太多了。諸多未解的謎題,讓許許多多專家及研究人員長年投入論戰。畫的時代、畫的名稱、畫的作者、畫的歷史、畫的意義,以及畫中描繪的社會、建築、民俗、飲食等等各項細節都有深入的研究,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清明上河學」這樣一個跨領域的研究學門。
〈清明上河圖〉有「天下第一畫」之稱,我認為還可以加上「天下第一奇畫」的稱號。〈清明上河圖〉的確是一幅充滿謎題的畫作。
謎團一 名稱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徽宗在位的宣和年間(1119 ~1125),宮廷畫家張擇端描繪北宋首都開封的繁華景象。現在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嚴謹地說,北京故宮的〈清明上河圖〉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是張擇端的作品,但大家公認這幅畫是真跡無誤。
先從〈清明上河圖〉的名稱說起。清明節是每年春季時的中國傳統節日,〈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應該是因為描繪某年清明時節的街景而得名。然而如果是春季,畫中卻出現許多非春天的場景。有人指出了一些矛盾的地方,例如餐廳門口張貼著宣傳秋季才有的「新酒」。
還有一種說法解讀「上河」的意義。流經首都開封的汴河,當然是代表宋朝的重要河川,「上河」的「上」字,有著日文「御」字的意味。
也有人認為,「上河」的意思是「去河那邊去玩」,因為中文的「上」,有「去」的意思,即使到現在,在中國到街上去也會說「上街」。
無論是「清明」或是「上河」,作者張擇端都沒有留下隻字片語的說明,每個說法都沒有關鍵的證據,每個說法都講得通,只能繼續議論下去。
謎團二 畫家
到底張擇端,是個什麼樣的畫家呢?
這裡有一個「謎團」未解,那就是這幅〈清明上河圖〉並非張擇端的個人作品,而是宮廷畫家的集體創作。〈清明上河圖〉描繪出來的世界豐富多采,精心刻畫眾多的人物及建築物,實在不是一個人的體力所能負擔。然而,真跡的〈清明上河圖〉,不僅筆觸逼真,而且超過五公尺畫軸的筆法一致,如果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幾乎不可能維持相同的風格,這也經過專家們以傳統手法鑑定過。
之所以對於這幅畫究竟是否出自張擇端一人之手抱持懷疑的態度,其中一個原因是幾乎找不到有關張擇端的公開紀錄。與這個時代的著名畫家郭熙、李唐、黃庭堅相較,他一點名氣也沒有。
謎團三 人物密度
以畫卷的長度而言,〈清明上河圖〉並沒有特別地長,當時也有其他更長的畫卷。但是〈清明上河圖〉具有其他繪畫所沒有的獨特個性——那就是登場人物眾多。
在畫長528公分、高24.8公分的空間內,登場人物超過550人,從畫的面積計算「人口密度」,大約是每23平方公分就畫有一人。細緻描繪的不只是人物。建築物、家具、動物、植物、日用品等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涵括在內。60頭家畜、100棟以上的房屋樓宇、20多艘大大小小的船隻,栩栩如生。
令人驚嘆的是每個人物、物品、動物都不同,表情、服裝、動作、造型都沒有重複。簡單說,張擇端的創作完全沒有偷懶。張擇端是「界畫」的達人。所謂「界畫」是使用「界尺」等特殊工具,正確寫實描繪建築物的技法。張擇端活用「界畫」,將北宋社會以畫的形式留下紀錄,就像一部百科全書。
我們必須要感謝張擇端,中國傳統的繪畫世界是將風景極盡抽象化,而像〈清明上河圖〉這樣極盡具體化的作品,在當時的作風絕非主流。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謎樣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幅充滿謎題的畫作,甚至可以說:這幅畫本身就是一個謎。 / 聯經出版社/提供
‧「udn 讀書吧」年中慶,獨家推出暢銷電子書,全台最低價再送好禮
【2013/06/23 聯合晚報】
主持人: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