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維儂藝術節 藝術家9月來台
分類:藝術文化
亞維儂藝術節 藝術家9月來台
【台灣醒報╱記者黃文瑜╱台北報導】
2013.07.18
在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擔綱前四天演出的3名比利時藝術家,將於9月到12月於國家戲劇院展開一連串的表演活動。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代理藝術總監李惠美表示,節目把視覺藝術、音樂、影像各種元素融合搬上舞臺,雖非主流藝術表演,卻很值得觀賞。
兩廳院的「世界之窗」至今已邁入第7年,自2003年陸續引進英國、法國、及冰磚四國(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德國、日本、西班牙、葡萄牙等系列表演。藉由一系列各國的節目,帶領觀眾領略各國的表演藝術特色。此次將有來自比利時的基.蓋西耶、楊.洛華茲及楊.法布爾等三位來台演出。
基.蓋西耶是歐洲最創新的劇場導演之一,作品融合視覺科技與文學。國際策展人胡朝聖表示,基.蓋西耶是一位成功的跨界表演藝術家,過去基.蓋西耶是從事視覺藝術的相關創作,現在把視覺藝術、音樂、影像各種元素融合搬上舞臺,很值得一看。
而楊.法布爾則是位全才的前衛藝術家,在美術、編舞及戲劇都有很高的成就,這次來台將演出《死亡練習曲》與《藥讓我活下去》以舞蹈為主的戲劇,均是在探討對立的議題,譬如「生」與「死」。胡朝聖說,雖然對立的議題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也會造成內心的衝擊,卻能發人省思。
《伊莎蓓拉的房間》則是楊.洛華茲的作品,曾在許多地方表演過,內容主要講述一個瞎眼的女孩伊莎蓓拉,從小住在燈塔裡,她的父母常告訴她,她真實的身份是沙漠中的公主,因此她唯一的願望是回到貴族的身份。但伊莎蓓拉晚年卻死在自己的房間裡,她的一生引領觀眾重思世界大戰、廣島原子彈的議題。
此次比利時展演活動中,另有兩場音樂性表演。一場是比利時民謠三重唱,另一場是拉羅伊手風琴演奏。有別於台灣主流社會所熟悉的交響樂,旅遊作家韓良憶說,比利時的音樂是融合歐洲的文化元素而成,風格猶如台灣電影般的「小清新」,是最能呈現比利時文化的特色。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