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面對新作永遠剉在等

分類:藝術文化




 林懷民:面對新作永遠剉在等

 胡清暉╱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0月6

中國時報【胡清暉╱台北報導】

「感謝你帶來美麗的藝術!」40年來,雲門舞集走過5大洲187個城市,國內外演出超過2000場,不過,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坦言,不管得了多少獎,面對新的作品永遠是「剉在等」,在他心目中沒有「完美」、「最好」,只要有時間,「永遠可以做得更好」。

自喻滾石會東張西望

中天青年論壇4日晚間在台大集思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邀請林懷民與陳文茜對談,主題是「打開雲門」,吸引爆滿的觀眾進場聆聽。

林懷民形容,「自己是滾動的石頭,會一直東張西望」,他大一念法律,大二轉到新聞系,去美國一開始念新聞,後來又轉到英文系,學習小說創作;他原是作家,返台後25歲在政大當講師,26歲就闖了禍,創辦雲門舞集,當時完全沒有經營舞團的經驗,直到第一場台北演出賣3000多張票,自己嚇到了,決定要好好學編舞。

自覺有責任改變世界

林懷民分析,從寫小說到成立雲門舞集,這樣的轉變和自己生長的1960年代是有關係,那是個屬於年輕人的時代,大家覺得有能力也有責任去變天,可以改變社會、改變世界,剛好當時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他也參與保釣運動,毅然決定回國。

雲門創立迄今40年,陳文茜觀察,雲門成功主因是「敬業」。例如,林懷民今年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邀請,在國際舞蹈日發表3分鐘的演講,前後準備1個月,查單字、確認正確發音,錄了3次音,在飛機上的10多個小時反覆練習,因此獲得好評,全場觀眾起立鼓掌。

即使再累也不忘初衷

林懷民又提到,雲門曾經參加布拉格國際舞蹈節,團員們吃完早餐後食物中毒,排隊上廁所、打點滴,但大家堅持抱病演出,因此當天演出的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水月》,在身體不幫忙的情況,全靠靈魂在跳舞。

林懷民回想,父親曾說過,舞蹈家是所有藝術家中最偉大的,用身體當工具在表達,並提醒「跳舞可能是乞丐的行業」,母親也很擔心,用了20年偷偷幫他存了100萬,但他強調,當自己一無所有時,只能勇往直前,即使再累,也不能忘記初衷。

觀眾致謝感覺很幸福

他強調,最近參加大甲媽遶境時,溪州有位農婦握住他的手,對他說「感謝你帶來美麗的藝術!」讓自己感到很幸福,覺得是個有用的人,他會盡全力,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主持人:林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