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參訪 E世代愛上夏商周
分類:兩岸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4/08/01 編輯部 報導
兩岸學生前往殷墟宮殿遺址,實地來到上古時期的古墓遺址前,聽著考古專家細心的解說,21世紀網路E世代的學生們竟對遙遠的夏商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拿出紙筆來記錄。
漢字之旅——第一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的30位大學生昨天來到河南安陽的殷墟宮殿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研究員唐際根,副站長、副研究員何毓靈親自擔任解說員,為同學們帶來一場深入的導覽。
甲骨文講座 勤做筆記
殷墟遺址以挖掘出甲骨文聞名於世,主辦單位很用心地在參觀的前一天晚上,請來了大陸甲骨文學界泰斗黃德寬老師,先給兩岸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甲骨文講座,勾起了學生們對遠古時期的興趣。政大法律系黃舒曼說,中學歷史課本上夏商周幾頁就翻過去了,教得很快,聽黃老師的講座,才發現商朝的歷史這麼有趣,「今天來到殷墟宮殿遺址,更加清楚了商王朝的遷都歷史。」
禮器名稱 是宋人取的
台大法律系林于雯在殷墟參觀時,全程拿著紙筆記錄,她說,過去在台北故宮看到許多青銅禮器,對禮器之名很熟悉,「今天聽了何老師的講解,才知道原來禮器始於夏商,名稱則是宋人取的。中華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莊奕琦這幾天一路跟隨學生們參觀體驗,他說,這趟旅程重新對漢文字的認識,甲骨文可辨認的1600多個字當中,現在還有1300個字還在使用,在殷墟遺址,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這麼遠,但是離現在又這麼近。「漢字之旅」用心安排專家講座、相關專業老師隨行的參觀體驗模式,應當傳承下去。旺報
記者盧虹/河南安陽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