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金曲獎 劉文亮獲戲曲表演類特別獎

分類:藝術文化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4/08/10   編輯部 報導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第廿五屆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昨晚舉行,現場揭曉十一項大獎。本屆是傳統藝術首次脫離流行音樂金曲獎獨立舉辦,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這是「傳統藝術的獨立之日」,「用自己的姿態、聲音和信心,為自己頒獎。」

「傳統藝術與民族美學應該在我們生活的正中央。」龍應台認為,傳統藝術代表「自己的聲音、美學與語言」,應該放在「心臟的地方」,因為「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價值」。

龍應台並擔任「戲曲表演類特別獎」頒獎人。該獎頒給三月甫過世的音樂家劉文亮。劉文亮為不同的歌仔戲劇團擔任音樂設計與音樂表演,共創作近五十齣劇目、兩百首曲子。他嘗試結合西方管弦樂團,展現歌仔戲的包容與可能性。

「今天的獎有點晚了!」龍應台表示,劉文亮是「文武場的靈魂」,但觀眾向來只注意被燈光照耀的前台。此獎的第一層意義「提醒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幕後!」第二層意義是「鼓勵不要來得太晚」。

龍應台邀請劉文亮遺孀馬立芸女士上台領獎,兩人在掌聲中擁抱。但馬立芸只說了「我不多說,謝謝大家」八個字的超短感言,隨即下台。

出版類特別獎由音樂家樊曼儂獲得,樊曼儂表示,這幾天「感動得睡不著」,未來會繼續朝傳統和創新的道路邁進。

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由貓貍文化工作室的「尋覓複音」獲得。該專輯透過研究紀錄,收錄台東阿美族音樂,包括馬蘭、新馬蘭等九個部落、五十多位耆老的聲音。

由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錄製的「布農Lileh之聲」,則打敗朱宗慶、杜黑等音樂名人,勇奪「最佳專輯製作獎」。

貓貍文化工作室由彭雙松、彭文銘、彭志賢三代傳承,祖孫三人接力搶救百年來台灣傳統音樂與聲音,迄今有四十八年歷史。彭文銘、彭志賢父子上台領獎,彭文銘並宣布要將獎金加碼捐給高雄氣爆事件受害者。

戲曲類個人表演新秀獎由「京劇小天后」黃宇琳獲得,她從「歌仔戲第一苦旦」廖瓊枝手中領取此獎,具傳承意義。台北木偶劇團「水滸傳之盧俊義」則抱走最大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獨得獎金五十萬。

主持人:第25屆傳藝金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