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前奏…鐘樓怪人高唱自由

分類:音樂




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2/12/09   編輯部 報導

Notre Dame de Paris 鐘樓怪人(1999) + русский подстрочник + French, English subs

【聯合晚報╱何定照】 2012.12.09 02:46 pm

「鐘樓怪人」的愛情故事底下,流動著宗教、政治威權與階級的戰爭。金傳媒/提供

音樂劇「鐘樓怪人」歷久不衰,英文版明年將在台首度演出也蔚為話題,它的魅力,首先來自原著者—法國文豪雨果的經典文本。

在法國原創音樂劇中,「鐘樓怪人」和「悲慘世界」齊名,而這兩部都基於雨果的小說。

雨果是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作品充滿人道主義精神,主角常設定底層社會階級,以控訴封建社會的不公義,並鼓吹革命思想,一般都認為以「悲慘世界」集大成,但是其實從他首部小說「鐘樓怪人」,就已顯現對社會正義的關切。

「鐘樓怪人」很容易被視為一部多角愛情小說,同時有三男戀一女、兩女愛一男,還涉及權力的糾葛。

然而雨果將故事背景設定巴黎聖母院,女主角設定為吉普賽女孩艾斯梅拉達,狂戀艾斯梅拉達的男主角,包括棄嬰鐘樓怪人、掌管聖母院的主教弗侯洛、侍衛隊長菲比斯,其實更有深意:在愛情故事底下,流動著一場宗教、政治威權與階級的戰爭。

音樂劇一開場,居於社會邊陲的吉普賽人以大合唱自訴處境:「我們是異鄉人/非法移民/男男女女/無家可歸/啊!聖母!我們向您乞求收容!庇佑!」主教看似道貌岸然,但當得不到艾斯梅拉達,即以宗教勢力囚禁所有吉普賽人。

代表政治勢力的菲比斯則在秘戀曝光時,以國王命令為由,驅趕吉普賽人並殺掉首領,後來更殺掉艾斯梅拉達。

由於雨果對社會關懷一以貫之,熟悉「悲慘世界」的觀眾,看到「鐘樓怪人」第二幕吉普賽人和鐘樓怪人合唱「自由」時,一定覺得很面熟:這簡直是「悲慘世界」革命的縮小版前奏!然而比起「悲慘世界」的沉重,「鐘樓怪人」又因情愛波濤,添了更多可親魅力與人間體會。

「鐘樓怪人」英文版音樂劇在聯合報系金傳媒集團邀請下,明年1月18日至27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演出十二場,周一、二休演,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2012/12/09 聯合晚報】


主持人: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