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正熱 書市走進時光隧道
分類:出版
歷史正熱 書市走進時光隧道
2012-12-28 01:12 中國時報 【林欣誼/特稿】
撇開書店暢銷榜光環,綜觀今年書市,歷史類書蓬勃出版成一大現象。一六六二年鄭成功戰勝荷軍進占台灣,今年適逢「中荷大戰」三五○周年,書市吹起「荷蘭時代風」,歷史學者歐陽泰的《決戰熱蘭遮》,從軍事角度論述這場戰役。還有《利邦上尉東印度航海歷險記》是近年在歐洲出土、大航海時代的傭兵手記,第一手見證十七世紀東印度荷蘭公司在亞洲攻城掠地。
台灣醫師作家陳耀昌跨行交出歷史小說《福爾摩沙三族記》,聚焦十七世紀台灣,以荷蘭傳教士、明鄭大將、西拉雅族少女三條線串成戲劇性小說。荷蘭在台末代長官揆一,也在作家平路最新小說《婆娑之島》躍為主角,平路以揆一的第一人稱憶往,為在台的失敗辯駁。
相傳是揆一用化名「C.E.S」所寫的回憶錄《被遺誤的台灣》,也趕在今年推出最新版中譯本,以揆一角度所述的鄭、荷交戰經過。
還有幾部描繪大時代的著作,如作家白先勇以《父親與民國》為父親白崇禧作傳。七十多萬字的《馬偕日記》完整出版。白色恐怖受難者第一手見證,如八十五歲的顏世鴻回憶錄《青島東路三號》、結集六位女性受難者口述的《流麻溝十五號》接連出版。另有作家藍博洲新作《台共黨人的悲歌》,還有交大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推出的《滄桑十年: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1924-1934》。
「大歷史」之外的小歷史書寫也持續不斷,且新作家輩出,像廖怡錚的《女給時代:一九三○年代台灣的珈琲店文化》;林芬郁、沈佳姍、蔡蕙頻合撰的《沒有電視的年代:阿公阿嬤的生活娛樂史》等,在學術與大眾間搭起橋梁。還有社會學者劉志偉的《美援年代的鳥事並不如煙》以具個人風格的喜感口吻細述美援時代趣事,融合歷史與常民生活,為這類型寫作開出一條新路。
主持人:陳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