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新疆文物 絲路文明極致
分類:藝術文化
唐代新疆文物 絲路文明極致
日期:2009/01/26 04:32 丁榮生
春節假期何處去?大家首選應是有活化石之稱的貓熊,但不要心急,貓熊來台後,隨時都可看。但同是化石級物件,大家還有絲路文物可來一探究竟,但這些文明見證卻只到三月中就得回新疆,所以在植物園旁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的「絲路傳奇─新疆文物大展」,大家將可品味「草原絲路多黃金」的盛景,在新春為自己增福添壽,相當值得。 貓熊大家是想看其可愛、純真與無邪的生物本性,然而貓熊被稱為活化石,是因其習性仍保有距今幾十萬年前的樣貌,比起恐龍的滅絕,大家最詫異的是居然這隻只吃竹子,又傻到不太會做愛更不想生小孩,同時也沒幾隻的貓熊居然能孑遺至今。這只能說是奇蹟,更應是天公疼憨人之外,所有憨的上天都愛吧。但不要小看憨貓熊,以後打架打輸了,一定要舉起貓熊旗來保命。不信的話要多看書,西晉(一七○○年前)史書曾記載,兩軍交戰只要有一方舉起畫有貓熊(當時稱為騶虞)的旗幟,戰鬥一定要嘎然而止,因當時的戰爭規則是凡使用貓熊旗,必須停止衝突。
樓蘭美女 來自歐洲白色人種
而熊貓來台當和平大使,也非今天才有。根據史料,日本的《皇家年鑒》記載,西元六五八年十月廿二日,唐朝女皇武則天就曾將一對活體白熊(也就是熊貓)做為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所以今天貓熊來台灣,隱涵的歷史意義,就是和平大使也是交流的象徵。而同樣是見證交流的意涵,另個象徵就是絲路文物了。
這同動物活化石之一的貓熊,植物活化石之一的銀杏一樣,新疆來的這批文物歷史化石,如距今約三八○○年的樓蘭美女,大家不要看她黑黑的,以為她來自非洲,其實是因考古出土後風化,她才變黑人的。她真正的出身,鑑定出來是一個台灣人最喜歡的歐洲白色人種,而且至今都仍可見其毛髮、指甲與眼睫毛,親手把她從地底抱出來的新疆考古所的艾爾肯.米吉提說:「她的皮膚光滑呈棕紅色。」他還說,想想大家3800年之後能看到自己甚麼,就可知這個樓蘭美女珍不珍貴了。
為何絲路的新疆會有白種美女?大陸學者王炳華來台說明時指稱,歐亞大陸是連在一塊,那裏是「人種博物館」,也就是今天大家都知的地球村,其實在新疆而言,那不過是新詞舊意了。
文明古道 連結東西宗教貿易
遠的不說,在大家十幾歲讀國中歷史教科書,相信就都念到漢武帝時,派遣特使張騫通西域,大將軍衛青、霍去病等人率領無數勇士遠征西域,因而開啟了連通歐亞大陸的路徑。西域與絲路之後為人類帶來什麼影響?透過新疆文物展,大家就可瞭解,如中國最富盛名的絲綢與瓷器就運到歐洲,當然有去有回,歐洲文明例如基督教(當時稱景教)也經此來到東方,這次有一塊景教徒碑,上刻有十字架圖。
新疆考古所表示,這個刻有十字架圖的石碑還刻有兩行敘利亞文。當時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就稱為景教,曾於西元七世紀的唐初,藉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又有另一叫也里克溫教,就是天主教。從宗教看世界,聖經說有三個東方博士在兩千多年前趕去祝賀耶穌誕生,但基督教從西方再回東方,又是一番人類文明史的璀璨扉頁了。
曾讓馬英九總統來看絲路傳奇大展,而學著唐代美女圖嘟起嘴巴的樣子,讓人感到總統也有幽默的一面,事實上,絲路最大宗的文物見證,也就是在透過此文明古道,看到人類天性的互通有無,因為絲路作為東西方貿易是在唐代達到頂峰,而我們今天從史博館看唐代的文物,也最能看到絲路文明的極致。 出土文物 詮釋人類文明發展
從文物的一絲一毫來看世界,王炳華說,如新疆文物來見證人類文明發展史,可說就是透過化石來看歷史軌跡。
他認為,出土文物雖是樸實無華,卻最為真實,因為凍結著當時人物的思想感情與創造智慧的結晶。而其在偶然機緣下,由完美中變得殘脆,被丟棄一邊埋入地底。經過無數歲月的摧折下在偶然下顯露於地表,呈現給世人無比的好奇心之滿足。出土文物的詮釋與親眼一見,猶如熊貓來台一樣,才能真正體會孓遺化石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