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為主題之繪畫創作研究

分類:藝術創作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題之繪畫創作研究

眾多神像中,觀世音菩薩的佛號是眾所皆知、無遠弗屆的,祂的似男似女的法相一直存在人們的心中,祂慈祥的神貌永遠是耐心的聆聽著世人種種的心事和祈求,更包容眾生的無明;甚至在民間中口耳相傳救苦救難的神蹟,總是讓人稱頌。近年來,便利商店為了刺激顧客消費意願,於是陸續推出了一系列Q版好神公仔,以可愛的風格,打破一般神像嚴肅不可親近的形象,更吹動了一股蒐集的熱潮。並在消費文宣的傳達上促使民眾相信且樂於收藏,而如果願將祂慈愛的法像,能隨時攜帶的話就可以得到菩薩隨身的一些保佑。

隨著社會風氣的變遷,過去專業畫師對於神佛畫相時一定要遵守的規矩,幾乎都因為Q版好神公仔系列的成功推出,而改變了傳統佛畫形象必須莊嚴肅穆的定律。雖然這些神像很可愛,但是在原先法相莊嚴穩重用以嚇阻鬼怪騷擾,具有「保佑」為主要的功能上,也就減低不少,因此試圖於莊嚴肅穆和慈祥可愛這兩者的對比差異中,保留以慈愛Q版造型為基本創作方向,一反在市面上我們既定認知的神像繪畫風格,試圖傳達神像另一種平易近人又不失莊嚴的繪畫風格。
本創作研究僅選擇家喻戶曉的「觀世音菩薩」為主題,結合一些慈祥可愛的元素,及以筆者自身之生活經驗、認知,在不喪失傳統觀世音菩薩法相之美的形式下,透過許多不同圖像得探究,且藉由東方觀世音菩薩法相與藏傳佛教符號的結合,加上以慈愛元素為主要創作造型主軸,獲得獨創性的呈現方式,表現觀世音菩薩化相的另一種美感,期能增進年輕族群對於此e世代年輕可愛版觀世音菩薩的接受度,也因此提升對於觀世音菩薩之認識,除了對宗教藝術產生喜好與認同之外進而改善自我身、口、意的行為表現。
 


以「觀世音菩薩」為主題之繪畫創作研究

主持人:臺中教育大學 蕭琬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