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驟開始懂藝術
分類:教育
專家漫談-三步驟開始懂藝術
2009-04-20 工商時報 【本報訊】
人們對一件畫作感到好奇,並急著想知道創作者的原意,那麼這件作品一定有它獨特之處,甚至有觸動人心的功能。
梵谷的「星夜」,難以捉摸的夜空為何呈現漩渦狀,佔據了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米勒的「拾穗」使觀者好奇於畫面中人物的動作及寧靜的景致。一旦人們對一件畫作感到興趣,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檢視它,因此,藝術品的價值如何,就反應在檢視後的結果。相反地,如果一件畫作使多數人無法產生求知慾,那麼它就很難被認定為藝術。
人們對感興趣的藝術作品,應該多花些時間去看它們,3秒鐘與3分鐘去欣賞一件好的藝術品,帶給人的感受則是大不同。
藝術創作者為了某種原因去創作一件作品,其技法是相當精湛,而作品呈現出家庭、社會、或政治的可能關連性,甚至可看到一個時代背景,以致一件好的作品自然地可以引起諸多討論,而觀者因此值得多花一些時間去體會。
收藏家會在自己客廳、臥房、書房、甚至廁所裡掛畫或擺設雕塑,每當自己坐下來即看得到這些藝術作品,坐下來的時候心情也是比較平靜的,容易使自己進入畫框裡的世界,與該世界裡的元素產生交流,交流的內容隨著時間不同也會有變化。
有些收藏家買了許多畫作與雕塑放在家裡,並沒有打算好好去欣賞它們,而只是裝飾屋內,因此藝術品並沒有帶給他們太深的想法,可能只是美化環境及彰顯財富。也有些收藏家是純粹投資型的,買了藝術品就直接運往倉庫,等到需變現時再運往買方。
將藝術品擺出來看,除了享受擁有及欣賞藝術品的樂趣,亦可練練眼力。有些藝術品看久了會膩、會有壓力,可能是用色、構圖、筆觸不對,也許是這件作品的創作想法太淺,或是與自己的個性不符,有些人的鑑賞能力不夠成熟,導致購買藝術品可能基於衝動或藝術家有名而買,但可能不符自己實際需要或真正喜歡的作品。
因此,長期觀看自己的收藏品,就會容易發現問題,並調整收藏方向,以買到屬於自己的藝術品,同樣地,每件藝術品也都會有其適合的主人。
做一個的藝術參與者,在欣賞一件畫作或雕塑時有三個步驟,即:「用眼去看」、「用心去想」、及「用嘴巴去討論」。在一場展覽裡,可以選擇去看感到好奇的作品,如果一件作品具有深度,觀者必須用心去探索,且可以與其他的觀者去討論,就能成為稱職的藝術參與者。 (秋刀魚藝術中心藝術經紀人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