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網 ® 中華藝術網facebook
2025/05/25 星期日
藝術音樂
藝術影星
藝術歌星
藝術文化
藝術設計
藝術表演
藝術公益
藝術國際
藝術家
圖書雜誌
藝術FB
設為首頁宗旨會員與我們聯絡訂閱電子報加入我的最愛
文化創意 藝術表演 電影 視覺藝術 油畫 藝術管理 藝術出版 JOSS健康 藝術數位學院
藝術數位學院快速搜尋
 
  一億人民幣買畢卡索是冤大頭?   
      推到Twitter  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
    
更新日期:2014/02/01 09:53:56
學習次第 : 進階

【文/郭慶祥(中國萬達集團藝術收藏團隊負責人)】

11月4日,我代表大連萬達通過電話委託,成功在紐約佳士得買到一件畢卡索精品《兩個小孩》。消息傳出,引起國內一片譁然。支持的,質疑的,冷嘲熱諷的,各種聲音都有。有媒體的文章更說我們是「土豪燒錢」,「高價買回一件連專業人士都聞所未聞的作品,實在是當了冤大頭。」在此,我非常感謝社會各界對萬達此舉充滿善意的擔心和疑慮。針對媒體的各種質疑甚至嘲諷,我也表示相當的理解。這裡,我也不妨借報端一角,統一就此事對大家做一個解釋和回應。

大買畢卡索?其他人早就在做!  

針對中國國內有輿論指出萬達集團購買畢卡索的行為是「土豪燒錢」,萬達藝術收藏團隊負責人郭慶祥站上第一線親自澄清。

 

大連萬達涉足藝術品收藏二十多年,與中國藝術市場共同成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其間目睹這一市場的風風雨雨、起起伏伏,深知今日的繁榮來之不易。但作為一名清醒的藝術品收藏者,我深感近五六年來市場「井噴」下的暗流洶湧、危機四伏。簡單說來,是資本利益集團置藝術的本質於不顧,將它視同期貨股票等套利工具,內外勾結、國際聯手,輪流坐莊、自賣自買。反正為了錢,花樣百出,機關算盡。中國式的「當代藝術」也罷,古代字畫也罷,瓷器工藝品也罷,均被嗜血的資本大鱷看作賺錢的籌碼,招搖鼓噪,哄抬價格,市場的賭博氣氛漫延囂張。一張張大千,一張曾梵志,一張「石渠寶笈」,或者一個皇帝圖章,拍賣個一億兩億人民幣已經不在話下。但如果真正掂量掂量其中的藝術含金量,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價格已經嚴重偏離價值,這個泡沫早晚要破。同樣的錢,或者再添點,在國際市場上可以買到很不錯的印象派或畢卡索了,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其實這筆賬,不少藏家私下裡早在偷偷算了。他們開始對收藏不斷升級,把「地方糧票」換成「全國糧票」,最後嘗試換成美元資產,變成國際貨幣。而且,現在歐美經濟不景氣,正是購買它們優質資產的好時機。這些動作,國內企業在其他領域早開始做了,藝術品領域有些藏家也開始做了,只不過小打小鬧,沒有我們萬達這次的動作大而已。可以說,萬達這次大買畢卡索,只是撕開了國內藝術品投資者走向國際市場的表皮而已,早晚的事。

瑞士猶太收藏家楊.克魯格一生珍愛

 

現在大家都說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藝術市場也不例外,這扇門是關不住的。你不走出去,人家會走進來。推門拍門也要闖進來,擋不住的。這不,佳士得、蘇富比都進中國來了麼。有些人到海外市場走一圈,背回老祖宗的仨瓜倆棗,東西真假還沒有搞清楚呢,就嚷嚷著吹自己是愛國舉動,國寶回歸。這不是真正地走向國際,有本事就要把人家的心肝寶貝給拿回來。

 

畢卡索是二十世紀最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畫家,這個是用不著我多說的。他的一生,對人類藝術的革命性貢獻史無前例,如果說要舉出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十位藝術家,畢卡索肯定在裡面,而且還可能排名靠前。但我敢肯定,張大千擠不進這張名單,雖然他號稱「五百年來一大千」,就是前100名、1萬名也排不進去。當年據說張大千在巴黎展覽時,畢卡索就嘲笑他的畫只是一張畫,導致他晚年變法。但不管怎麼變,在國際上他還是上不了檯面的。當然,畢卡索一生創作豐富,作品也並非張張精彩,對此我們也有清醒的認識。

 

萬達集團藏品:畢卡索《兩個小孩》.116☓89 cm.1950。

 

這次佳士得拍賣的這張畢卡索《兩個小孩》,來自於瑞士已故收藏家楊.克魯格(Jan Krugier,1928-2008)。這位猶太老頭是納粹集中營大屠殺的倖存者,也是著名的藝術商人,畢生對藝術鍾愛不渝。在這場他的專場拍賣中,共有16件畢卡索的作品,占全部拍品的四分之一,並貢獻了全場62%的成交額。這一方面可見老人對畢卡索的熱愛,另一方面足見畢卡索在市場的老大地位。《兩個小孩》無疑是裡面最精采的一件,也是老頭一生的珍愛,生前從沒有拿出去買賣過。作品原為畢卡索孫女所有,克魯格直接向她購得。可以說,西方的畢卡索專家都知道這件作品的顯赫身世。1955年巴黎羅浮宮,1960年倫敦泰特美術館,1980年美國MoMA,以及2006年美國古根漢美術館等多場重要的畢卡索個展上都有它的身影出現,有資料可查的展覽就達18次之多,足跡幾乎遍布世界各地。作品一出現於拍賣預告,頃刻引起很多關注。

 

 

藝術的本質不在價碼

 

國內某些所謂的專業人士,有的表示對這件作品「聞所未聞」,有的說不能代表畢卡索的最高藝術成就,有的認為「恐怕連此拍賣價的十分之一都不值」。他們這麼說,我看還是很客氣的。今天我們的許多「磚家」,對自己身邊的東西,真假優劣還搞不清楚,笑話不斷,外國的東西就更是「睜眼瞎」了。對此我只有表示相當的同情和原諒。

 

還有不少人說我這件作品買貴了,是「土豪燒錢」。說實話,我也覺得這張畫買得不便宜,得來很辛苦。但據我所知,現場除歐洲一位大藏家與我拚到最後外,中東、俄羅斯的藏家都參與了競投,還有港台重要藏家舉到了很高價位,現場更有其他國內買家躍躍欲試。在具體的收藏上,我一向自認為大膽中有謹慎,或者說「小氣」。還記得十幾年前,兩次追搶李可染《萬山紅遍》,但都在令人幾乎瘋狂的最後一刻敗給對手,也引起市場不小震動。

所以前兩次的親身經驗,和以後多年的藝術學習,告訴了我什麼是藝術無價,什麼是高貴不貴。好東西永遠貴,也永遠值得買。畢卡索的《兩個小孩》是其晚年的精心傑作,老來得子的喜悅寫照,畫面裡充滿了人世間最純潔的親情和愛情,是一首生命的讚歌。可以說,是人,都能感染到其中的珍貴,這才是藝術最本質的東西,至高無上。這個時候還談值不值錢,值多少錢,那已經是愚蠢的小畫商們的算計了。(郭慶祥投書《東方早報》,授權《典藏投資》刊載)【《典藏今藝術》2013年12月號;訂閱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上一篇(從韓國首爾反觀台灣的藝術)  下一篇(格局,島嶼之外的無限天光)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