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新一代…心已怠?薪以待?
【經濟日報╱文/謝榮雅】
2014.06.02
一年一度的「新一代設計展」是設計界的盛事,也是設計院系學生們的心血結晶,但今年我看到好幾個學校學生發起串連「反新一代設計展」的動作,廣泛引起了其它設計相關院系學生以及社會大眾的關注,也讓多年來擔任新一代設計評審的我有極深感觸。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議題,也難以只看表相就取消一切或批評。設計科系學生其實每學期都得經歷幾次熬夜做作品,試想若學生畢業不需有實際作品也毋須展覽,那麼缺乏這個舞台的他們未來就業將會更加艱困,也缺少一個能夠如此完整論述自己作品的歷練與機會。
所以不論為自身競爭、畢業分數、畢業作品分量和質感要求,把作品完美呈現是每個設計學生經歷磨難的必要之痛。然而,新一代設計展是否一定得在高級的展場例如世貿中心舉辦是可議的,同學們應當瞭解自身難以抗拒這個各校競技的國家級盛事,學校也會在這人潮聚集之地招生,而政府法人也以此作為台灣設計力的宣傳題材。於是這種堅實的結構雖然年年爭議不斷,展覽規模卻日益擴大。
在這相對的權力結構上,學生經常感受到被剝奪,因為許多單位都從中得到好處,卻只有學生付出了可觀的租金,而此活動的其他既得利益者(包含學校、法人、政府)所付出的卻相對微小。這些年來,我在很多公開場合、於當政者的面前都呼籲以國家高度補貼學生租金,在各方人馬努力下今年終於得到了正面的回應。
但對我來說,產業和各級政府等對設計的不重視或對設計師的不友善,才是當前最大的問題,這樣的結果將導致期待失衡。
學生花了這麼大的力氣來策展,也讓別人消費了宣傳和招生,前來看展的廠商卻忙著拍照、抄襲;學生付出心力、腦力和勞力,卻得不到智財的尊重和好處,連找到二十幾K的工作都難時,不滿的情緒當然逐漸隨台灣經濟慘況而累積,導致今天這樣的引爆點。
而正向地看,政府、學校、法人如台創等等,需要更緊密地舖設出讓學生得以接軌更大國際舞台和就業市場的管道,唯有政府重視美學並解除政府採購惡法的綑綁,才能讓學生每年無數的公共設計想法有用武之地。
除了消極層面的減免場租費用以減輕學生負擔外,虛實整合智財媒合平台的建立和國際的宣傳,也是我們該為這些準設計師盡力的地方。若大家願共同努力,相信連場租和作品製作都有機會找到產業願以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心態和機制贊助。
既然新一代設計展已經行之有年 ,兼具豐厚的文化以及無窮的商機,那麼為何總是自限為「台灣的大學畢業展」,而非「國際級的設計盛會」呢?倘若我們能夠拉高新一代設計展的格局,廣泛推動觀光宣傳、活絡國際商務,利用此機會促成學生就業就學的媒合途徑,同時對外行銷台灣的設計能量,將能鼓勵學生更願意投入,也吸引更多國內外資源的傾注。
在這波反新一代設計展的聲浪背後,該反省的從來都不只是參展收費的問題而已,如何化悲痛為正面能量,如何為學生們打造含金量更高的後續價值,如何讓新一代設計展躍升成為學生、學校、法人單位甚至政府的絕佳舞台,才更應該是各界力量所關注的重點。
我期待台灣成為一個活絡品牌的產業環境,那才是尊重設計且極大化設計價值的根本!(作者是奇想創造執行長) 【2014/06/02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