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京杭講學 遊山玩水吟詩

分類:藝術家




 

 

詩人余光中赴京杭講學遊歷兩個月,回憶滿行囊。
記者徐如宜/攝影

詩人余光中赴北京、杭州講學遊歷兩個月,在杭州拱宸橋畔過八十四歲生日,與妻子范我存走過北京盧溝橋的石獅群,感觸特別深。他表示,有機會還想體驗從西安開車到烏魯木齊,橫越河西走廊。

久居高雄的余光中,九月九日起程到北京,在北大擔任三個星期的駐校詩人。六十五年前他曾在戰亂中考取北京大學,「津浦路伸出三千里的鐵臂歡迎我去北方,母親伸兩尺半的手臂挽住了我。」結果詩人成為金陵大學的學生。

北大這次為余光中安排三場演講,加上王爾德「不可兒戲」的戲劇賞析,每場都吸引爆滿人潮。他還到無錫的江南大學、常州工業大學、華光藝術學院等地演講,其餘時間則遊山玩水。

余光中與范我存在北大的未名湖畔散步,還去了母親的故鄉常州、父親的故鄉泉州,並踏上了七七事變起點盧溝橋。「這座橋七百年前就出現在馬可孛羅東遊記中,西方人叫它『馬可孛羅橋』。」兩人想起昔時戰亂,無限感慨。

余光中表示,近年到大陸講學,看到大陸正快速轉變中,大學生多能侃侃而談,中產階級興起;一般人對生活滿意,但覺得政治還是不夠開放,最羨慕台灣的民主,人民可以直接選領導人。

余光中的生日是九九重陽,今年不在台灣、在杭州。十多位詩人聚在拱宸橋頭的咖啡館裡,臨窗就是運河、漕船、柳樹,古琴家高醒華操琴、詩人舒羽彈古箏,大家輪番誦詩,至為愉快!

余光中此行成詩三首,其一寫西湖十景之一「斷橋殘雪」──橋本不斷,雪尚未來,迤邐西去是一堤錦帶……。這首詩已在杭州發表。另兩首為「尋桂」、「不甘秋去」,詩人並著手寫這兩個月的遊記,只是心頭感觸太多,還要慢慢沉吟回味,再與讀者分享。

【2012/11/10 聯合報】

 



主持人: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