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文藝復興 建築物就是藝術品

分類:建築設計




  • 2012-11-25 01:44
  • 中國時報
  • 【謝文瑄/新北市報導】

 

 ▲謝哲青24日受邀至淡水元利建設水紀元,演講「悠遊文藝復興」。(謝文瑄攝)

 ▲謝哲青24日受邀至淡水元利建設水紀元,演講「悠遊文藝復興」。(謝文瑄攝)

     藝術存在生活中!元利建設將人文藝術結合日常生活,不僅建築物採古典建築風格,廿四日下午與《中國時報》合作舉辦「悠遊文藝復興」幸福講座,講師謝哲青用一張張圖片,帶領聽眾穿越六百年歷史,來一趟歐洲之旅。

 

     擁有淡水河岸第一排絕佳視野景觀的水紀元建案,將建築物打造成藝術品,如大廳懸掛水晶燈,也設計挑高穿廊,牆上掛著壁畫及雕塑品。通天行銷公司協理何敏華表示,建築物的生命可以延續,藝術隨之成永恆,讓人們在不自覺中,放慢生活步調,並陶冶身心靈。

     為凝聚社區向心力,元利建設水紀元與本報合辦「悠遊文藝復興講座」,邀請綜藝節目主持人謝哲青,利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分享所見及所學。他一開頭就說,「藝術就像流行文化,在生活中以不同形態展現,千萬別把它想得太高尚」。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起源於西元十四世紀的義大利,當時人們不再盲目接受,開始鑽研古典時代的文學、建築及雕刻,學習從「人」出發,尋求答案。謝哲青以達文西的《人體比例研究》圖,闡述當時理念,「人是萬物的尺度」。

     謝哲青從一張張圖片,細細走訪帕多瓦、盧卡、比薩、佛羅倫斯等城市,欣賞各種建築物、教堂、雕像和圖畫,拼湊出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讓約卅名聽眾聽得津津有味,宛若身歷其境。

     謝哲青也透露,佛羅倫斯的學院美術館收藏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原作,由純白大理石雕刻而成,比其他大衛像更具陽剛之氣,且肌肉線條維妙維肖,有緊張感,讓人看久誤以為「雕像在動」。

     本報另於廿九日下午兩點在時報總社二樓大廳,舉辦「共生共好─幸福的味道」講座,邀請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與旅遊電視節目《愛玩客》主持人惟毅對談,即起開放預約報名,未來也將持續推出系列幸福講座,詳洽:○八○○○三三○八八。

主辦單位:中國時報
主持人:元利建設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