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擺攤賣書 出版社只有他一人

分類:出版




劉霽上街擺攤賣書 出版社只有他一人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2.12.16 04:47 am

「一人出版社」總編輯劉霽,帶著一卡皮箱,在台北街頭擺書攤。

 

記者陳宛茜/攝影

周末的牯嶺街創意市集人潮洶湧。人群中一位年輕人優閒捧書閱讀,腳下攤開一個擺滿書的皮箱,箱上寫「一人出版社」。他是劉霽,皮箱裡的八本書都是他出版的;出版社一如其名,只有劉霽一個人。

七年級生劉霽曾赴英研讀文學與電影,回台後他先當了幾年翻譯,「我想翻譯的書,出版社都不肯出版」,乾脆自己開出版社。

「翻譯也是一種創作。」劉霽說,台灣外文書都是出版社選定書再找翻譯,他卻反其道而行,「一人」出版的書都是譯者先找到想譯的書,再請出版社出版。為了尊重譯者,劉霽給的譯費是按本計算、而非按字計算。

平日,劉霽到與人合租的辦公室上班;假日,他拎著裝滿書的皮箱,到台北街頭擺攤。劉霽總是攤開箱子,自己靜靜坐在一旁看書;偶爾抬起頭,和客人聊聊天、談談書。

此情此景,讓人想起四十年前的牯嶺街舊書攤,或是卅年前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一卡皮箱走天下」。

劉霽面對的是另一波轉型。在網路衝擊之下,出版社被迫轉型,形成「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情況,中型出版社慢慢消失。

劉霽很早便看透此一趨勢,「大型出版社對書的印量、類型、編排都有一定限制」,久了扼殺創意,讓許多「有想法」的出版人從體制出走。

去年伍迪艾倫電影「午夜巴黎」上映時,劉霽愛上片中出現的美國文豪海明威、費茲傑羅,立志將這對文壇好友的作品一一重新翻譯出版。劉霽打破出版社「同行相忌」的慣例,邀請其他微型出版社如逗點文創、行人,一同加入「午夜巴黎」計畫,一起翻譯出版海明威和費茲傑羅的作品。 【2012/12/16 聯合報】


主持人: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