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王水柳 見證台灣茶業史
分類:藝術管理
茶人王水柳 見證台灣茶業史

2012-12-16 00:55 旺報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知名傳記文學作家藍博洲為《台灣茶人王水柳》一書擔任總策畫。(記者李怡芸攝)
台灣的茶業尤其北部的文山包種茶,曾在全亞洲風雲一時,卻也因為戰爭而斷了銷往南洋的命脈,使台灣茶業大受衝擊,從走過日據時代、走過戰亂的台灣茶人王水柳的生平,可見證台灣的一段歷史、經濟面貌。
支持弟投入社會運動
在王水柳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王淑惠的積極接洽之下,曾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王添燈(王水柳二弟)撰寫專書的藍博洲,接下為王水柳的傳記擔任總策畫的擔子,一開始他並沒有把握這樣的人,是否有足夠的內容可供撰寫成傳記,直到發現他多年來持續書寫的日記,遂決定以《王水柳九四回憶》為基礎,且愈看愈發覺「王水柳先生作為當年政治、商業界的重要角色,他的日記恰好補足了台灣茶業、經濟、二二八事件的不同面向。」
茶葉轉輸往大陸東北
王水柳的父親王綿長幼時雖然在日本殖民統治下,但因為曾在私塾讀了8年漢文,中國意識依然很強,每逢祭祖,他總要向孩子們敘述家族的移民史,也因此王水柳兄弟,包括日後擔任台灣茶業公會代議員、曾辦報的王添燈,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意識。而王水柳從茶農、茶販到經營茶行,在經營持續盈利的基礎下,也一直給予二個弟弟投入社會運動最大的支持。
王水柳接手茶行生意後,就因為二次大戰的爆發,原本的主要市場,即華僑所在的南洋紛紛抵制台灣包種茶,王水柳即時做出判斷,將茶葉主要輸往大陸東北,因此在大陸的大連、天津等地,都陸續設有分行,王家從此成為台灣茶業界的活躍分子。然而在戰爭末期,王家的文山茶行也被迫暫停製茶,直到台灣光復,王添燈再度因兄長及文山茶行的後盾,成為台灣茶商領導人。
一生默默做事的王水柳,或許不及弟弟王添燈的生命充滿戲劇性變化,但他始終抱持著:「一生守己安分,不負人、不擾人」的生命哲學,見證台灣茶業在動盪的政經情勢中,默默耕耘生機的歷史。
主持人:王水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