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街上的先知 騎樓下的傳奇 詩人 周夢蝶

分類:藝術文化




眉街上的先知 騎樓下的傳奇 詩人 周夢蝶

周夢蝶詩文集   出版:印刻 INK
眉街上的先知 騎樓下的傳奇 
以哲思凝鑄悲苦的詩人 周夢蝶

◇誌賀詩人九十華誕詩文集◇
(編按:春節假期將介紹周夢蝶、林徽音、陳秀喜三位詩人的生平和詩集)

周夢蝶詩文集(精裝典藏書盒版)【3卷+1別冊】
作者:周夢蝶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23日
定價:1160元

周夢蝶詩文集(平裝)【3卷+1別冊】
原價:860 元

內容簡介:

眉街上的先知 騎樓下的傳奇 
以哲思凝鑄悲苦的詩人---周夢蝶

◇誌賀詩人九十華誕詩文集◇

  在台灣的現代詩壇中,詩人周夢蝶是一個極具指標性與啟蒙意味的人物,至今近九十高齡仍創作不輟。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稱其為「對現實生活的要求,在芸芸作家裡屬他最低……一諾千金,不辭辛苦為朋友奔走,又不愧於儒家……更是娑婆世界最不自由的人,是常懷千歲之憂的大傷心人……」;1980年美國Orientations雜誌記者來台專訪詩人,以古希臘時期代神發布神諭的Oracle為喻,撰文者稱許他為「峨眉街上的先知」(Oracle on Amoy Street);詩友們更咸讚周氏為「淡泊而堅卓的狷者」。周氏其人其作,都堪稱現代詩壇的瑰寶---不論在生活或創作上,都持守其孤獨、潔淨的靈魂;文字純淨、簡約之餘更帶有諧趣,與紛陳人世進行深刻對話。他的詩作風格常從自我靈魂為起點,並引禪入詩,觀照生命、感悟自然萬物。
  周夢蝶創作超過半世紀,詩作逾三百篇,唯遺珠不少,且早年出版詩集多已絕版,今適逢詩人九十壽誕出版詩文集予讀者珍藏,並向詩人致上最高敬意。
  【周夢蝶詩文集】全集共三卷,詩集代表作二卷,散文集一卷,並附贈一別冊。
  卷一  孤獨國 / 還魂草 / 風耳樓逸稿(已絕版之夢幻作品暨未曾出版之逸稿)
  《孤獨國》:周夢蝶的第一本詩集,收錄60年代以前的早期詩作57首,表現「寧靜孤絕」之美,乃愛詩人心中的經典之作,1999年更獲選為「台灣文學經典」。
  《還魂草》:周夢蝶的第二本詩集,呈現60年代接觸佛法後的轉變,以冷冽的摯情,創造渾濛的形象,其詩有情、有禪、有陷溺、有超越,最足以代表周夢蝶的特殊風格,也因此贏得最多讚譽,並出版英譯本。
  《風耳樓逸稿》:收錄周夢蝶發表於各文學刊物但未曾集結出版之散逸詩作約六十篇左右,時間跨度極大,足以呈現詩人關注素材之漸次拉寬、表現手法之精進嫻熟,以及風格之發展變化,數量雖不算多,但重要性不言可喻。
  卷二  有一種鳥或人(2009最新出版)
  收錄周夢蝶2000年至今最新詩作。新世紀以降,周夢蝶雲淡風清,一派輕鬆自適,筆端轉趨詼諧幽默,唯詩心如泉汩汩不竭,繁複歸於簡約,詩心回到本然的純淨,流露天真幽默之「諧趣」。
  卷三  風耳樓墜簡(2009最新出版)
  收錄周夢蝶與友人、讀者往來之書信,及日記、手札、隨筆雜文等
  別冊  周夢蝶先生年表暨作品、研究資料索引
  收錄「周夢蝶先生年表」、「周夢蝶詩作、尺牘及短章小品索引」、「周夢蝶研究資料(評論、訪談述介)索引」

作者簡介
周夢蝶
  本名周起述,筆名起自莊子午夢,表示對自由的無限嚮往。1921年生,河南省淅川縣人,開封師範、宛西鄉村師範肄業。熟讀古典詩詞及四書五經,因戰亂,中途輟學後加入青年軍行列,1948年隨軍來台,遺有髮妻和二子一女在家鄉。周氏1952年開始寫詩,作品主要刊載於《中央日報》、《青年戰士報》副刊。1955年退伍後,加入「藍星詩社」,當過書店店員,1959年起於北市武昌街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專賣詩集和文哲圖書,並出版生平第一本詩集《孤獨國》;1962年開始禮佛習禪,終日默坐繁華街頭,成為北市頗具代表性的藝文「風景」,文壇「傳奇」。1980年因胃病開刀,才結束二十年書攤生涯。近年退休在家,研習禪、佛法。
  周氏詩作頗富禪味、佛味、儒味,更惜墨如金,詩作僅得數百,著有詩集《孤獨國》、《還魂草》(英譯本1978年在美出版)、《周夢蝶世紀詩選》、《約會》、《十三朵白菊花》、《風耳樓逸稿》、《有一種鳥或人》,另著有散文集《不負如來不負卿---《石頭記》百二十回初探》,尺牘集《風耳樓墜簡》。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特別獎、笠詩社「詩創作」獎、中央日報文學成就獎、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類」獎、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藝術貢獻獎等,詩集《孤獨國》並於1999年獲選為「台灣文學經典」。

編輯弁言

  即便在今天,寫詩或不寫詩的人們,都還是能從詩人周夢蝶身上找到近於啟蒙般的傾慕心情---娑婆世界裡那樣不自由,卻又最自由開闊---從當年武昌街騎樓下鬻書自活以來,以貧寒為衣袍,行走於世道,如菩薩低眉,迴向人間。「夢蝶」一名意味著自我與外物作無盡對話的浪漫詰問;而詩人以慈悲之筆著落,盡是不能忍捨的塵世散步,將惘惘現實走成一個未竟的夢。
  在台灣的現代詩壇中,周夢蝶先生早已是位極具指標性的人物,至今近九十高齡仍創作不輟。這「持戒的童子」用詩作抵禦痴愚煩惱,命運摧折,詩也一直是他滿腔熱情最直白也最迂曲的語言。他品格中的「孤獨」、「淡泊」、「堅卓」、「狷」,標示了他的詩觀,更意味著他所抵達儕輩與後輩未必能及的,詩人一職或詩的理想---不論在生活或創作---潔淨不輕易同俗;他詩風中簡約而透著餘韻的諧趣、禪意,則直叩人心的執妄。
  詩人數十年與詩共遊、慢活熬煮的悠長歲月中,雖僅得詩作數百,卻充分載錄一段倒吃甘蔗般的人生苦旅:最初是抒發生活的百般滋味,個人的孤獨美感,以及難以壓抑的內心熱情;後來佛學為詩人開啟更孤絕的境界,距離感(然誰為主誰為客?實難分明)成為詩人琢磨出入世情的風格識別。繼之則愈見真摯純綷,一派閒曠天真,詼諧瀟灑,卻未遠人間煙火、尋常當下,「亦能接通現實,不再無中生有」,詩心、哲思也更流轉靈活。
  他的詩,彷彿自詩人年少時,即以負重的佝僂老殘之軀自光陰彼端行來,顛躓過這許多年困蹇勞形,竟日漸年輕,宛如重新充滿童騃自冥漠中探索未知的能量,並了然肉身來去之際的榮枯變化,如水底月鏡中花,不泥於形跡,在限制中創造自由。
  那些宛如雨珠雪花飛舞、似夕照晚風輕拂的字句,於是成為傾斜的限制、有線索的自由。它們也是詩人數十年垂釣歲月的街心倒影,是結緣的小札,也是懷抱述作之志的大塊文章;提煉著遁世人的魂魄,化入悠悠時光,物我兩忘。只不過,在這個連禪機都常被拿來消費、消耗的年代裡,誰能真正懂得周夢蝶的詩呢?懂不懂都好,都在他沉靜的觀照中。
  詩友與評論者們討論周夢蝶先生詩作時,多著眼作品的精神境界版圖,彷彿進入一個神祕宇宙觀式的內省劇場進行論辯;但他的生活方式與待人接物的質樸卻更常為人津津樂道。他的生活也愈發接近他的詩:吃飯、睡覺、看書、走動、坐車,都聽順自然;且從未因自身境遇陷入悲憤、頹喪---他只是擇善與美……
  藉著詩人的眼與手,凝目、懸腕---彷彿每首詩皆是輕濡墨水以嶙峋之姿降生紙面,每個字句都經他的沉默嚴挑慎選,為我們布列、導引,狷岸卻底蘊溫暖、更幽微卻也更浩大的世界,和不因時移事易的,滿溢真摯情感。
  我們在此極慶幸能為詩人出版詩文集,包括早期已絕版的《孤獨國》、《還魂草》等逸作;以及數十年來未發表詩作散稿《風耳樓逸稿》、書信札記隨筆結集《風耳樓墜簡》(皆取蘇軾「萬事都如風過耳」寓意)等;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詩人將屆九秩壽誕前夕,得詩人垂顧,出版新世紀以來近作《有一種鳥或人》,彙成套書三卷,另附生平年表與發表索引輯成別冊,以饗詩友、愛詩人、藏家、研究者,和在生命中各時期邂逅詩人的所有讀友。
  謹為詩人壽,並致最高敬意。且盼那樣一位苦行僧般的詩人,「常懷千歲之憂的大傷心人」,能少苦多樂,繼續帶給我們以他禪心慧眼炙繹生活的佳作。
  並由衷致謝:在詩文集編輯期間提供諸多協助,以及對於詩人作品、生活多方關注的曾進豐教授與黃月琴女史,以及一直以來關心周公創作與生活的好朋友們。

內文1
卷一
《風耳樓逸稿》選錄

〈今天〉
昨天是葬了的情人的名字,
明天是開花在來世裡的薔薇;
祇有今天,這老實的村姑!
纔是同你做著一個夢兒的愛妻。
今天是同你做著一個夢兒的愛妻,
她把孕滿忍耐與期待的眼凝視著你
把默默燃燒的溫柔的心打開來容納你……
你,緣何依然:夢幻朝霞,繾綣昨夜?
《青年戰士報》,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露宿 二首〉
(一)
髣這世界只賸我一個人了。
我欹睡著
以鑲滿水銀珠顆的露野為
以綴滿璀璨的小銀花無頂的藍空為帳。
我的夢是高遠的,
我的夢的航路卻更高,更遠││
不再跂想擁抱中天的滿月
我只要一吻月亮側邊
那一點如蕊的寒星。

(二)
從遼闊而幽邃的夢境裡
一張開眼
朝暾已蹲蹴在我的枕邊,
把它洋溢著母親溫熙的笑的臉
柔柔的偎貼著我的。
「你是個勇敢的孩子
別忘了:在每一個新生的日子……」
我霍的從草蓆上跳起來
剎那間,這世界和我
都給瀰天希望的金色熏醉了。
《創世紀》詩刊.一期,一九五四年十月

[周夢蝶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2009年12月20日(週日)上午8.00-17.00全日

 

會議名稱
 「周夢蝶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兩岸三地學術研討會」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Zhou Mengdi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主辦單位
 徐州師範大學、香港大學、武漢大學、明道大學    聯合主辦
 
承辦單位
 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
 
召集人
 黎活仁博士、蕭水順副教授
 
日期
 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
 
地點
 明道大學(彰化縣埤頭鄉文化路369號

壹、宗旨:向詩人致敬

一、周夢蝶生平:

  周夢蝶先生(1920- ),本名周起述,河南省淅川縣人,一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生。宛西鄉村師範肄業,一  九四七年參加青年軍,次年隨軍隊來台,一九五六年自軍中退伍,做過書店店員、小學教員等工作,一九五九年起在台北武昌街擺書攤維生,專賣詩集和純度極高的文學作品,吸引當時許多嚮往文學的青年男女,使武昌街頭,成為六○、七○年代台北重要的文化街景之一,直到一九八○年因胃疾而結束。他曾參加「藍星詩社」,詩作之外,曾於《聯合報》副刊撰寫專欄「風耳樓尺牘」,獲第二屆中央日報文學獎成就特別獎及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文學類獎,著有詩集《孤獨國》、《還魂草》、《周夢蝶.世紀詩選》、《十三朵白菊花》、《約會》等。


二、周夢蝶新詩成就:

  周夢蝶的詩融合儒、釋、道、哲學,兼攝中外宗教,冶為一爐。真情消融於詩情,賡續了古典詩詞「悠閒情境」之描述,興味盎然。不但續寫了中國傳統文學的新頁,更為當前詩壇開拓一條新路。 

周夢蝶得獎紀錄:

˙中國文藝協會新詩特別獎,一九六七年六月十二日。
˙笠詩社第一屆詩獎「詩創作獎」,一九六九年六月十五日。(鍾鼎文先生頒贈)
˙七十八年度中央日報文學成就獎,一九九○年一月六日。(余光中先生頒贈)
˙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文學類」獎,一九九七年九月三十日。 
  
  (李登輝總統頒贈,贊詞:「周夢蝶先生作品,無論思想內容及藝術形式,均能體現東方文化的精髓,與中國美學的風貌,將禪理與道家的精神,融入閎遠深沉的詩作之中;既有民族歷史宏觀的映照,也有生命現實微觀的參透,更表現出中國文人為文學奉獻、篤行善道的執著與風骨。人格風格高度統一,文學哲學渾然一體,建構出一個完整的心靈世界。在當今文壇,以苦行堅持個人情志、完成文學事業、淡泊自持、無怨無悔如周先生者,洵屬少見。──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六日」)

˙中國詩歌藝術學會第四屆詩歌藝術貢獻獎,一九九九年。
˙《孤獨國》膺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一九九九年二月。


附:周夢蝶詩話

據說:「詩乃門窗乍乍開合時一笑相逢之偶爾」。此一偶爾,雖為時至暫,但對深知冷暖之當事人(作者或讀者)而言,自亦可通於永恆;何以故?時空與人,三無涯際,了不可得故。

又,金聖歎有言:「欲畫月也,必先畫雲。意不在於雲也,意必在於雲焉。雲病,即月病也。」詩之「辭」與「意」之互為依屬,不可分割,殆亦可作如是觀。

又,將事實之必不可能者,點化為想像中之可能:此之謂創造。

三、周夢蝶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周夢蝶先生出生於1920年12月,今逢其九秩華誕,明道大學秉持對學術與詩人的尊重,特聯合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中國武漢大學中文系﹑徐州師範大學聯合主辦「周夢蝶與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國際研討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Zhou Mengdie and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向詩人致敬,會中將發表台灣、中國、香港、澳門、韓國學者十五篇論文。


貳、 論文撰述人及其論題:

   1. 沈  玲(徐州師大副教授)、方環海(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

  〈雪國的蝶影——周夢蝶詩歌中「雪」的物質想像〉

   2. 田崇雪(徐州師大副教授):

      〈生命孤獨的自我問答——論周夢蝶的詩〉

   3. 黎活仁(香港大學副教授):

      〈上升與下降: 周夢蝶有關飛行的想像力研究〉

   4. 伍懷璞(香港大學中文學會名譽會長):

      〈周夢蝶詩的天象研究〉

   5. 曾進豐(高雄師大教授):

      〈夢蝶烏托邦——一個思想淵源的考察〉

   6. 白  靈(台北科技大學副教授):

      〈偶然與必然——周夢蝶詩中的驚與惑〉

   7. 金尚浩(修平技術學院副教授):

      〈孤獨與想像的美學——論周夢蝶的詩集《孤獨國》〉

   8. 蕭  蕭(明道大學副教授):

      〈穿過古典、後現代:生命冥想者的空間轉換──以周夢蝶「蝶詩」為探索客體〉

   9. 史  言(香港大學博一研究生):

      〈「水」與「夢」的「禪語」: 巴什拉現象學精神分析之於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詩歌的比較研究〉

   10. 余境熹(香港大學碩二研究生):

      〈周夢蝶--水火融合與魔法師之路:周夢蝶八首「月份詩」的「解 / 重構」閱讀〉

   11. 何超英(香港大學三年生):

      〈周夢蝶的夢想之旅: 以巴什拉的安尼瑪詩學作研究〉

   12. 李潤森(香港大學三年生):

      〈周夢蝶詩中的「重複」〉

   13. 霍家美(香港大學二年生):

      〈春夏的時間意識: 周夢蝶詩研究〉

   14. 嚴子慧(香港大學二年生):

      〈秋冬的時間意識: 周夢蝶詩研究〉

   15. 陳雅婷(香港大學二年生):

      〈飛翔意象: 周夢蝶詩研究〉
 

參、指導單位:教育部

肆、主辦單位:武漢大學、徐州師範大學、香港大學、明道大學
  承辦單位: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

伍、活動時間:

2009年12月20日(週日)上午8.00-17.00全日



詳全文 眉街上的先知 騎樓下的傳奇--詩人 周夢蝶-李沃源藝術部落格(Blog)-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leewouyuan/article.php?pbgid=23072&entryid=596017

主持人:周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