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網 日期:2014/07/27 編輯部 報導
「公民運動」與「藝術」
只不過,做為一個觀者,我們仍會心生狐疑。因為第一眼看來,「全球行動主義」實在太過雜食:它不僅展出了傳統意義底下的「藝術作品」,也展示了公民團體製作的標語、旗幟,譬如綠色和平組織在2009年製作、用來呼籲已開發國家對環境保護投入更多補助的標語:「如果世界是銀行的話,你們早就解救它了」。除此之外,展覽甚至把在抗議活動中形成的資訊牆、帳篷群,社群網站推特、臉書,左翼哲學家的著作和全世界各地訴求不同、背景也不同的公民行動紀錄當成是展品展出。相對於其他同樣嘗試著處理「藝術」與「社會」關係的藝術史家,懷柏無疑走得更遠也更激進。對他而言,「公民運動」和「藝術」已然重疊。而傳統概念中的「藝術作品」只能被視為眾多「行動策略」中的一小部分。「藝術行動主義」所運用的策略還包括封鎖、佔領、快閃、罷工、塗鴉、文化干擾、海報、網路活動、寫請願書等等。《典藏今藝術》2014年6月號
|